實體教育價值: 2023 台灣聯大四校學生社團交流研習活動
社交能力影響巨大而持久
交流、成長及突破
台灣聯大四校歷年來辦過多次社團學生交流活動,這次鎖定體育性社團,同時規劃登山活動,不僅可以讓人身心健康,更可以透過挑戰自我增加自信心及增強意志力,並且讓視野變遼闊。除了對自身的好處,登山亦可促使大家增加團隊意識,不論是設定共同的目標或發揮合作的精神。2015 年聯合國宣布「2030 永續發展目標」,期待透過此次體育活動的交流,可以增加同學對環境永續的體認以及透過自身或團體力量促進周遭人員健康生活與福祉。
過去三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漸漸習慣線上學習,而教學方法也不斷改進,如果不包含實作的話,大多數課程可以線上教學,而由於資訊技術的發達,如運用得當,甚至效果可能比實體課程好,因此讓人開始質疑實體大學教育的價值;另一方面,師生以及同學間的互動,則是無法通過遠距較學達到,而這正是未來大學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大家在學校參加社團,也就是能具有某種目的性,希望達到某種功能的社交團體,最近一項歷時長達八十五年的哈佛大學研究顯示,退休人士生活中的最大挑戰並不是時間太多或失去生活目標,而是懷念工作中認識的人和社交生活。我們也常聽人強調: 「EQ (情商) 比IQ (智商) 重要」,社交能力影響巨大而持久,而這正是由參加社團得以實際體驗而日益精進,是大家不可或忘的主要功能之一。另外促進團隊合作、互相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效益。
最近有論者提出,在學習當中,會聽到對未來的不同建議,常聽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有人建議「活在當下」,叫人無所適從,兩者實際上各有道理,但要注意年齡因素,如是青年學子,前路遙遙,對前程宜多思考,有所準備與惕勵,所謂「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很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是大學師生都要問的問題,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Drew Faust)認為高等教育最重要目標就是「確保畢業的學生能分辨有人在胡說八道」。希望學生會在不斷地挑戰和被挑戰中學到了這種能力,在面對各種分歧和異議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這點在世遷事易,日益迅速的今天,受過高等教育,富有引領社會進步重任的大學畢業生,能認清事實,避免被誤導極為重要。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參加台灣聯大四校健康活潑且守紀律、富團隊精神的年輕學子交流研習活動,尤其活動設計出交流、成長及突破三大元素, 正如主視覺海報所揭櫫的,祝大家朝「登峰造極」努力,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