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歡迎大家參加清大在台建校54 週年的校慶典禮,唐朝的天才詩人王勃描述滕王閣中聚會說,勝友如雲,高朋滿座,正是今天這個盛會的寫照。
清大過去一年在師生同仁、校友及各界支持下,在各方面有相當亮麗的表現,根據去年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統計,如果教師人數在700 人以下,清大是全世界第11 名,如果教師人數在1,000 人以下,是第37 名。清大在各方面的表現,如果以人均來看,位居兩岸三地第一。而今年年初5 年500億計畫評比,清華也再度得到了優等的佳績。
時常有人會問,清大的特色為何?我可以歸納成三項:一個是「人傑地靈」,清大在政府支持下於新竹建校,因為庚子賠款經費的挹注,所以能夠延攬最優秀的師資,中研院李遠哲前院長在很多場合提及,當年最優秀的師資都集中在清華,而這個優秀的傳統也一直延續到現在。今天早上跟畢業40週年值年校友聚會時,我也特別提到,清大在台灣能夠迅速變成首屈一指的學府,主要是當年最優秀的莘莘學子都集中在清華,有最優秀的師資,最優秀的學子,當然產生了最優良的產品,也就是我們的校友。
清大有優美的校園,座落在科學園區的中心,與科學園區的建造成功,
有很密切的關係。當年園區的設立,還是徐賢修前校長在國科會主委任內完成,歷任的局長、副局長,還有國科會主委,以及督導園區的副主委,很多都是清華的同仁。工研院前三任及現任院長,有三任院長曾是清大的教師,目前國研院院長也是清華人,清華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清大跟北京清華同根同源是學校的另一特色,根據最近遠見雜誌的調查報導,大陸大學生的家長認為北京清華是大陸最好的大學,而新竹清華是台灣最好的大學,有13 億人口的認同,我們有很大的優勢。今年學校跟北京清華有聯合研究計畫,雙方各約出資2,000
萬進行聯合研發,明年我們準備成立「兩岸共同實驗室」,以東方的貝爾實驗室期許,同時,我們也積極規劃從大學到碩士班的「雙聯學位」,目前已完成具體討論,只待政府法規鬆綁即可啟動,原訂目標是明年春天,但樂觀看來,可能今年新學年度就可以施行。
第三個特色是清華校務的推展極具創新性,我們有台灣第一個人文社會學院,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第一個科技管理學院,還有第一個最完整的通識教育學程。推出的繁星計畫,造福到弱勢族群,現在已經由政府推動,並普及到全國大專院校。清大在兩年前推動「清華住宿學院」,仿效歐美名校住宿學院的方式,在生活教育上,我們有專任導師及輔導員,跟學生住在一起進行系統化的輔導,將近兩年的推行期間,展現了可圈可點、有聲有色的成果,所以今年我們決定擴大實施,成立「厚德書院」及「載物書院」,以後也將陸續增加到「自強書院」、「不息書院」,預期會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突破性的典範。
最後我要特別提到,清大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謝很多傑出校友的貢獻,
當然清大的校友遍佈在全世界各個不同的行業,有很突出的表現。昨天在與傑出校友聚會時,我告訴他們說:在美國有一個研究結果,如果你得到同儕的高度肯定,最少比別人多活許多年,所以非常恭喜今天的傑出校友。
目前學校正在推動兩項重要的工作:「新能源綠色校園」及「多功能體育館」的建造。清大的校友在新能源綠色產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母校的協助也很多,由葉副校長召集的推動小組,最近已經完成規劃,預計通過校內相關會議後將全面實行。而多功能體育館的興建,肇因於現有體育場館的設計是配合當年6,000 位學生的需求,現在學生人數已遽增到12,000 位,所以對活動場館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們希望利用成立「百人會」的概念,來促成多功能體育館的建造,百人會是希望召集100 位校友,每人最少捐贈100 萬元。「百人會」活動在二月底開始推動以來,進展非常順利,目前已經達到目標一半以上,剛才我在場外碰到范傳銘校友,他提醒我上次在老梅竹高爾夫球賽頒獎儀式中,他表達希望加入百人會會員,目前還沒收到學校通知,可以看出校友對母校的熱心與愛護,我也感謝曾子章會長,一個人就捐助5 個單位,陳繼仁校友跟他的事業伙伴也捐助5 個單位,在台上的陳鴻文校友,除了跟他的事業伙伴捐助600 萬以外,還熱心邀集別的校友共同響應,在募款過程中有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有的校友捐100
元,有的校友捐300 元,意義其實一樣重大,這些校友現在沒有經濟能力,可是他們認為應該幫學校,幫學弟學妹做一些事,這就是清華人的精神。
對校友服務方面,清大一定不遺餘力。美國甘迺迪總統曾說過:「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不要問你的國家能幫你做什麼,要問自己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而我們對校友的服務是“ask
not what your alumni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alumni”,清華大學是要問校友,我們能為您做什麼服務,而不是問校友能為清華大學做什麼服務。
最後,再次恭喜今天的三位傑出校友,也非常謝謝曾政務委員、邱縣長、呂立委,還有伍院長,大家也許最近在報上看到「新竹生醫園區」的建設,因為他們的努力,終於把一度想將醫學中心轉變成國際醫療中心的規劃,讓政府在關鍵時刻有所改變,謝謝你們的幫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