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一一四年清華退聯會會員大會: 兩岸清華一家親

一一四年清華退聯會會員大會: 兩岸清華一家親

屆滿三周年 (陳永鎰攝)

兩岸清華一家親  (陳永鎰攝)

生日快樂 (鄭毅強攝)

福星高照   (陳永鎰攝)

其樂融融 (陳永鎰攝)

清華國學院百周年紀念會

羅家倫先生學術研討會

很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會員大會。退聯會是於三年前四月十四日正式成立,到今天差不多恰好三年。三年來,退聯會秉持促進聯誼與關懷的宗旨,大致維持每個月舉辦一次活動,並持續關懷年長或有需要的同仁,運作相當順利,這要歸功於大家的熱情參與,尤其是志工同仁包括葉銘泉副會長、張淑嫺總幹事、胡益芬、孫海珍、施竹東、高天慶組長以及約二十位志工同仁的熱心服務,同時也要感謝學校,尤其是人事室的充分支持,當然我們也要銘記當初成立退聯會的推手金仲達前主秘與人事室賴前主任。

今年對清華大學來說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首先是清華於一九二五年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而從留美預備學校升格為大學。另外也於同年成立清華國學院,延攬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大師為導師,震動學術界,也讓清華成為學術重鎮。

上月二十九日,北京清華校友會在國學院的靈魂人物梁啟超先生家鄉,現廣東江門市新會區,故居紀念館舉行「清華國學院百周年紀念會」,參加的有來自兩岸四地的清華校友百餘人,溫馨而熱鬧。本人有幸與同在清華百周年擔任校長的北京清華顧秉林校長一起受邀與會,並共同在故居種植象徵「生生不息」的棗樹,別具意義而令人感動。

由於兩岸清華人才濟濟,有關梁先生的學問、事功、行誼與事蹟,學者專家們多有深入研究或耳熟能詳,所以我當天報告的重點放在大多數人可能必較不熟悉的「梁任公與台灣以及新竹清華」方方面面,頗能引起與會校友們共鳴。

顧校長與我同時擔任清華校長的時間僅有兩年,但歷年來有紀錄可查的交流次數高達十七次,是兩岸同名大學校長交流極為少見的密切。同時每次交流都能充分感受到雙方的誠意與善意,具體實現「兩岸清華一家親」。

令人相當感慨的是現今執政黨因意識形態作祟,意圖斬斷兩岸交流,在未得台灣民眾授權下,片面宣稱對岸為「外部敵對勢力」,連與對岸交流都被視為「不愛民進黨」而汙衊為中共同路人這是我清華人萬萬不能認可的。

在歷史上,這種在內部找敵人的獨裁作風,如果不加以抗拒的話,如美國一位大學校長針對川普攻擊校園自治所說:「現在不抗拒,未來只會更糟,打擊會來得更快」。盼望我清華人能在關鍵此刻,「言所當言,行所當行」,作抗拒民主逆流的中流砥柱。

另一方面,包括清華大學為成員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將與受託管理庚子賠款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於五月九日在「清華名人堂」共同主辦「鑑察世道 興國育才: 羅家倫先生學術研討會」。羅先生不僅擔任過清華校長,也曾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以及政治大學代理校長,與台灣聯大關係深厚。他於1928-1930 年擔任清華校長兩年期間,推動多項興革,包括將清華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將「庚款清華基金」委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管理等,貢獻良多。同時政治大學也將於五月十五日起,在國立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特藏中心主辦「志業承希:羅家倫與學術教育傳承」特展,在此一併邀請退休同仁參加。

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順利,上半年的壽星們「福星高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